繼上篇提到的內容,從我體悟到這些心得,到我實際使用並且得到回饋的時期,是換了一份新的工作的時候。
由於在換工作之前任職的公司,不習慣將溝通這件事情交付在設計師身上,主要還是由主管以及業務們跟客戶往來,只有少部分內容會是直接由設計師與業主做第一線的溝通。在這環境下,雖然想嘗試提出不一樣的觀點或更完整提報與業主溝通,但面對的人,始終不願意嘗試這種提案方式,最後在離職前還是沒有機會嘗試。
而新的一份工作,我面對的人不再是主管或是業務,而是提出需求的老闆本人,就這樣終於可以執行這些在我腦海中跑過好幾遍的想法。由於新加入的公司,正值產品新上線的推廣時期,老闆希望製作一些能夠與實體店家合作時,作為第一手接觸的文宣品。在找我討論需求時,只提出了要帥,要看了就馬上想帶走等聽起來非常虛無縹緲的想法。
為了先想辦法搞懂老闆的需求,而不是盲人摸象的全靠通靈來完成被交付的工作。我先製作了一份討論風格的簡報,在過程中嘗試聚焦老闆本身的想法,並且提供這些可行性在未來能夠執行的“具體示意”,來進行下一個步驟的設計。結果非常順利的,我在第一次的簡報時,就能夠搞懂老闆真正希望達到的效果,並在後續的幾次的細節修改中,完成了我在新工作的第一份作品。
現在想起來這些經歷,其實就像是許多前輩分享的工作心得當中,由於明確的知道提出需求的需求者本身,可能不完全清楚自己需要的東西是什麼,或是同樣一句話,在PM、RD、設計師的耳朵裡面,其實都代表著不同的意義。所以需要有人提出一個“具體”的東西,無論是手繪、參考範例或是非常簡易的wireframe,都能夠讓參與工作的每個人,聚焦在同一件事情上面,而導致最後在成品驗收的時期,做出了完全不符合期待的成品,讓公司白白浪費了許多珍貴的時間資源。
順帶一提,最近現值的公司,需要大翻新一個原有的產品架構,其中內容非常的複雜。但我也繼續使用著同樣的思考方式,幫助自己以及參與會議的同事們,確保在每一次的開會,都能夠帶著同樣的想法離開會議室。由於這事情還是現在進行式,希望能夠在鐵人賽期間內,有機會與大家分享。